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过去的记忆,看到你想到了什么?

    信息发布者:席店村众兴合作社
    2019-01-21 12:01:29    来源:网络   转载

      自我1975年12月底离开故乡四川广安农村,那时我才刚刚过了13岁生日。后来定居北京,直到现在。时光飞逝,弹指一挥间,不知不觉,到现在都差不多39周年了。故土难离,难离故土,背井离乡,思乡情难断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故乡的情结逐步由浅到深。对故乡的山水人及风物,虽然只是略知一二,少年时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。后来,随着多次回乡探亲,或多或少了解到了一些人和事,现在特意记录下来,回忆人生,感恩故乡,感恩中国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艰 苦 岁 月

        有人吹牛皮,我小时候却吃过牛皮,信不信由你。我家东边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。如果遇到落特大雨,黄色的洪水就会溢出河岸,把高处的农田会淹没一些。我看到过淹了黄豆和小麦。那时候河边还没有种竹子,后来种了,现在已经成了茂林修竹了。那时河边差不多都种了芭茅,能长半人多高,到最后尖端会长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花穗子,很是好看。最近我回故乡也看到了这种植物,只是很少而已。芭茅长到一定程度可收割一回,喂牛火烧或用。留下丛生的根部20公分。收割完的芭茅还会长出嫩苗,水牛特别爱吃。我们村子东边的村,为了防止别村的牛吃嫩芭茅,他们割完芭茅后,在上面插上了大头针,牛要是吃了大头针,轻者受伤,重者丧命。也许是我们村谁去放队里的水牛没注意,有一头水牛没有幸免于难而死了。队里的社员们,包了牛皮,各家都分了些牛肉。牛皮扔了也可惜,最后各家又分了一块牛皮。我看到养母用锅煮了好长时间,牛皮差不多变成了有3-4公分厚。吃起来口感还比较好,还比较香。现在,条件好了,谁还会吃牛皮啊。因为那时还是比较困难的,才如此这般。只是觉得,邻村为了预防芭茅被牛吃了,而插放大头针的做法,的确有些不太妥当,不太道德。乡里乡亲,何必这样绝情啊。

     

        水牛皮虽然硬,却还可以吃,还有比牛皮更难吃的东西。1974年,四川广安县大旱,几乎没有什么收成。国家每天每人补助半斤粮食,那时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稀菜粥,也吃不饱,常常挨饿。记得第二年正月十五前后,我家却开始吃糠粑粑,糠就是碾压下来的稻谷外皮,可以喂猪用的。元宵节时,要是平常,二叔家吃好的肯定他得让我吃,可这年这天,二叔却没让我吃,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了。从此以后,我对什么都比较珍惜,一点儿也舍不得浪费。现在的日子好了,吃喝不愁,有人还有一些浪费。若是让他们挨一下饿,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浪费了。那时,父亲把卷叶子烟剩下的烟梗切碎了,用纸卷了抽。那时,红苕(白薯)烂了,用来酿酒。烂红苕酒特别难喝,跟烂红苕一个味道。这些与故乡四川农村的川菜美食,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

        也许正是74年四川广安的大旱,才促成了我后来的北京之行,也算是因祸得福,不幸之中的万幸了。穷则思变,另谋他路,人之常情。如果人们能勉强过得去,也不会想和做其他的生存方式。我来北京之前的75年冬天,村里的人们正在试探着用红苕秧子囤积起来,来年用红苕秧子种红薯。这个想法是不错的,可以节省一些好红烧来吃,还能用秧子种红苕。当时中国处于百废待新的特殊时期,这样的科学难题,让不太懂育得种专业的普通农民来完成,异想天开,结果就可想而知了。费了半天劲,成功很渺茫


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